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19篇
  免费   4589篇
  国内免费   3638篇
耳鼻咽喉   297篇
儿科学   421篇
妇产科学   484篇
基础医学   5580篇
口腔科学   746篇
临床医学   6657篇
内科学   6954篇
皮肤病学   588篇
神经病学   2528篇
特种医学   19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4272篇
综合类   7640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2790篇
眼科学   1451篇
药学   5016篇
  80篇
中国医学   2827篇
肿瘤学   412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767篇
  2022年   1092篇
  2021年   2255篇
  2020年   1950篇
  2019年   1647篇
  2018年   1755篇
  2017年   1511篇
  2016年   1452篇
  2015年   2167篇
  2014年   2631篇
  2013年   2341篇
  2012年   3456篇
  2011年   3886篇
  2010年   2358篇
  2009年   1854篇
  2008年   2480篇
  2007年   2630篇
  2006年   2481篇
  2005年   2576篇
  2004年   1484篇
  2003年   1330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1104篇
  2000年   1147篇
  1999年   1205篇
  1998年   781篇
  1997年   808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72篇
  1994年   528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232篇
  1987年   204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伴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健康。肺炎患者多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有益菌减少,且益生菌可通过“肠-肺轴”影响肺部免疫参与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医以“肺”与“大肠”两者之间的生理及病理关系为基础,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发挥了治疗肺炎的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炎的过程中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作用,但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文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肺炎的角度出发,总结不同辨证分型的肺炎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阐述中医治疗肺炎过程中对于益生菌的调节作用和“证型—中药—益生菌”的对应关系。通过讨论益生菌在防治肺炎中的关键作用,展望中医辩证联合益生菌治疗肺炎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肺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也为将来指导不同肺炎证型患者选择适合的中药及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平台检索组方君臣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TTD、C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靶点,筛选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及有效活性成分。利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 拓扑分析图,并分析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绘制通路-靶点网络图。基于网络分析结果,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科收治的AECOPD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研究组(清金化浊方联合西医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结果 筛选得到164个中药成分靶点,3051个COPD靶点,映射得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12个。分析得出清金化浊方治疗COPD主要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木犀草素等有效活性成分,涉及IL-6、TNF、MAPK3、VEGFA、TP53、PTGS2、MAPK1、PIK3CG等关键靶点。富集于药物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缺氧反应等生物过程及83条信号通路,其中TNF、HIF-1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COPD的治疗中最为重要。临床研究显示,两组治疗7天后IL-6、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金化浊方主要以抗炎为核心,兼有调节氧平衡、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改善气道重塑、调节免疫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多方面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指导价值,亦为进一步开展后续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分型鉴别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斜疝、直疝、股疝的类型,多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多层螺旋CT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102例患者中单纯性斜疝70例,单纯性直疝20例,单纯性股疝5例,左侧复发性腹股沟直疝2例,右侧嵌顿性腹股沟股疝5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斜疝占64.71%(66/102),直疝占16.67%(17/102),股疝占6.86%(7/102)。多层螺旋CT诊断斜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67%、91.67%;直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00%、85.00%、85.00%;股疝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0.00%、70.00%、70.00%。多层螺旋CT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稍高于矢状位的98.04%(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9.02%,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矢状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8.04%,明显高于横断位的75.49%(P<0.05)。102例患者共有疝囊105个,斜疝患者有72个疝囊,直疝患者有23个疝囊,股疝患者有10个疝囊。93.06%(67/72)的斜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扩大,直疝及股疝疝囊的腹股沟管内环均正常;斜疝及直疝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股疝疝囊均股三角填塞;斜疝及股疝疝囊均无侧新月征,82.61%(19/23)的直疝疝囊具有侧新月征;斜疝及直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方,股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90.28%(65/72)的斜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股疝疝囊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与临床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了解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斜疝及股疝的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了解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市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地震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12月选取雅安市高血压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居民基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评定患者近期是否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44份(93.00%),检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者79例(10.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P=0.012)、是否接受社会救助(χ2=25.194,P?0.01)的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分居/离异/丧偶(OR=3.879,P=0.015)以及接受社会救助(OR=4.705,P?0.01)是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雅安市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较低,未婚/分居/离异/丧偶者以及接受社会救助的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问题可能更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
We aim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xalutamide, a novel androgen receptor antagonist, for men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i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In our study, the enrolled mCRPC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100, 200 and 300 mg dose groups at 1:1:1. The primary efficacy endpoint was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response rate. The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and time to PSA and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were also assessed. Finally, there were 108 patients from 17 centers being enrolled. By week 16, there were 13 (35.1%), 12 (36.4%) and 15 (42.9%)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50% or greater PSA decline in 100 mg (n = 37), 200 mg (n = 33) and 300 mg (n = 35) groups, respectively. Among the 19 patients with target lesions at study entry, three (15.8%) had a partial response and 12 (63.2%) had stable disease. The ORRs of 20.0%, 22.2%, 0% and DCRs of 80.0%, 88.9%, 60.0% were, respectively, achieved in 100, 200 and 300 mg groups. By the maximum follow-up time of 24 weeks, there were 42.6% and 10.2% of cases experiencing PSA progression and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respectively. Overall, adverse events (AEs) were experienced by 94.4% of patients, most of which were mild or moderate. There were 28 patients experiencing ≥grade 3 AEs. The most common AEs were fatigue (17.6%), anemia (14.8%), elevated AST (14.8%) and ALT (13.0%), decreased appetite (13.0%). These findings preliminarily showed the promising antitumor activity of proxalutamide in patients with mCRPC with a manageable safety profile. The proxalutamide dose of 200 mg daily is recommended for future phase 3 trial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no. CTR2017017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